精神分裂症 – Schizophrenia,可說是在精神疾病之中,影響生活層面最為廣泛的一種疾病了.在過去,人們尚未完全清楚瞭解精神疾病的年代,精神分裂症-曾被稱作為『早發性的癡呆』,由此可知,青少年後期和成人期早期通常是症狀開始出現的年紀,而那些症狀:幻覺、妄想、怪異行為、胡言亂語 …等,嚴重者會甚至有自傷及傷人的傾向,這樣嚴重的症狀可以想見將對個人的各種能力會有明顥的影響,因此會呈現出社會或職業功能退化。不幸的是,其中約1.5%的患者將會終身會受此病所苦.
若患者不幸在青春時期-國中、高中時期發病,那正是個人學習智識、交友、適應、情緒調適、問題解決…等能力,最重要與關鍵的時期.同時,在家庭之中,一個被付與:開展未來、茁壯成長、承載夢想的孩子,突然因為生病,而必須調整甚至中斷原有的人生計劃,那對孩子自己、家長與整個家庭,都將是難以言喻的打擊.因此,一旦家庭之中有人患此重大的疾病,整個家庭都將面臨挑戰.具備完備的疾病知識,理性的態度,充份的情感支持等,都是在面對此一重大挑戰時所必備的.研究認為,遺傳、神經科學及心理與社會環境等,都是導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因素。現今精神病學研究主要致力於神經科學所扮演的角色,但迄今未找出合理的生理病因。累積的研究都證明,年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表面有較多的組織減少。而前額葉控制的正是較高層次的功能,像是思考、判斷和記憶等,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這些功能是受損的,因此影響層面廣泛。
青少年心理發展上敏感、尋求自我、在獨立與依賴中擺盪 等不穩定的特質,讓他們在面對疾病的影響時,更顯得脆弱與困難.他們可能常會覺得環境不安全、老是被同學排擠、學業上不斷受挫而自責、以傷害性的方法想逃避心理上的痛苦…等.這時,家長必須是穩定大局的重要角色:向他們說明生病的歷程與緣由、不指責、協助穩定情緒、給予安全穩定的環境與支持,都是協助孩子病況穩定的重要因素.簡言之,家長卅家庭穩定了,生病的孩子才會跟著穩定下來.精神分裂症這一大腦損傷的疾病,治療上需要的是醫療與家庭環境上整體的合作,讓患者儘量減少病發的頻率,才能維持他們各種功能的穩定發揮,規律的就學或工作生活,都是有利治療的重要因素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