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力不足/過動症並不是一個可以馬上改變的問題,行為改善要伴隨 #腦部成長、#正向經驗跟 #行為養成習慣,孩子才能慢慢穩定下來,家長若自己失去的信心與耐心,孩子也會感覺到被放棄而放棄自己。
今天教大家一個心法,叫做 #先講好然後施行及觀察兩個月,就是當你要使用新的行為方法時(比如集點換大餐、做錯事情沒收玩具、功課寫完才可以玩手機…等各種方法),要在接下來的 #兩個月內 都用 #一樣的方式 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。
比如規則是「孩子如果功課沒寫完就今天不能看電視」,請家長就真的每天盯著孩子的功課,沒有寫完就是不能看電視,沒帶回家也一樣,快要寫完了想看一點點也不行,當我們能夠明確的施行規則,孩子才會知道「原來是來硬的」才會慢慢妥協跟習慣。
獎勵也是喲,如果訂了規則是「孩子如果功課寫完就可以看電視半小時」,當孩子真的功課寫完了,#請真的就要給孩子看電視,不能開始找理由說時間太晚啦、看電視不健康啦不然看書怎麼樣(家長超級常用)。
如果家長真的介意,就把規則訂清楚一點,基本上不要開空頭支票(早起帶你去香港迪士尼)、危害孩子健康(沒寫完就不能吃飯)、會讓孩子受傷的(鞋子沒穿好就把你腳打斷)。#訂立明確自己可以執行的目標
明確規律施行規則秘密就是:當環境一致,人們會漸漸習慣。家長不妨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試試看,有什麼是可以趁暑假學習的好習慣,來跟我們分享吧~
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